本篇文章4895字,读完约12分钟

相较于全职妈妈,“全职爸爸”是一个新颖的群体。母亲和孩子的亲密被视为天然的,而父亲常被冠上“不善言谈”的优势。尽管“男主外,女主内”早被打入老旧观念的范畴,我们仍用沉默来形容他,用温柔来形容她。

「湃客talk」第7期请来了“全职爸爸”选题采写者张子涵,以及从it精英转型家庭教育的全职爸爸孙启之,在「湃客网民群」内分享了自己对回归家庭的理解。各个人都难以和“家庭”一词分离,但为父为母,并不是一场刻板的“角色扮演”。照顾家人的并且,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件,并乐趣地养活自己。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一看到“全职爸爸”这个话题,我们就想拼命做好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大学里,我有一门名为“杂志”的课程,需要独立完成杂志中的采访后报道。和小伙伴讨论之后,我们明确了杂志的名称——《非典型生活指南》,呈现多元的生活习性,给网民一些启发。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一开始,我们想做女性权益的话题,但由于缺乏人脉资源就放弃了。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全职爸爸群体。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全职爸爸群体在中国的报道接近空白,并恰好符合我们选题的三个标准:特殊性、有社会意义、和性别话题关联。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家庭”和各个人都息息关联,而各个家庭内部的分工模式又不一样。所以,我们一看到这个话题,就有种想要做好的欲望。

采访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困难,愿意接受采访的全职爸爸很少。就在我们灰心的时候,在微博上收到了柒先生的回复。到后来,采访也进行得越来越顺利。先后采访的七、八个全职爸爸,他们的居住地涵盖了一线到三线城市,年龄也从30岁至40岁不等。他们选择全职的原因,既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又有主观的因素。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腊肉爸爸原本在it领域,全职后开始做家庭教育方面的创业;柒先生原本在广告商家群体,全职后开始做新媒体。他们虽然不外出从业,但收入基本可以养活一家人。这种正反针对形成了一种张力,让网民看了,会更加理解这个群体,并反思一点社会偏见。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百度百科上,全职爸爸的定义是“没有负担家庭经济责任的父亲,在现实中他们生活重心以料理家务、照顾子女或自我休闲为主。”而全职带娃、业余创业的爸爸,是否属于全职爸爸中一个更特殊的群体?

做“全职爸爸”选题的过程中,我有过困惑,但越来越多的是思考。首先,我对全职爸爸的认识被颠覆了。外界会用刻板的标尺衡量男性,认为男人必需要在外从业打拼。实际上,全职爸爸也有事业。

我问柒先生,您觉得自己和没有收入的全职爸爸有没有不一样?他回答:“没有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家人能过得舒服一些。”

vcg

《全职爸爸:从柴米油盐中找寻星辰大海》发表之后,我的一个朋友评价:“不管是男人女人,经济无法独立,都会非常可怜。女人全职会被指责不挣钱,男人全职也是一样。”沙平爸爸的故事特别触动他,虽然沙平在家照顾女儿,对家庭也做出了贡献,但是夫妻吵架的时候,妻子还是会抱怨他不挣钱。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这些全职在家的男人,他们最根本的身份是“爸爸”。孩子吃饭、上学、看病,都需要钱。但如果过分强调经济问题,就会陷入“男人要挣钱”这种刻板的旧观念中,而我们的目的是对这种观念的批判。

熊骏爸爸说,家庭是一个“后勤管理部门”,你可以用各个家庭成员的不同职责来区分你的角色,但不能因为没有创造经济好处,就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全职爸爸的价值在于承担家务劳动,而不是一个赚钱。但在现代社会,公共行业的从业往往才被看作“有价值”,家庭劳动则没有酬劳。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对于全职在家的人,他们的劳动不仅限于家务和育儿。在情感上的付出是看不见的,但也需要消费精力。

虽然我们聚焦的是一群男性,也暗含了女性话题。随着女性走出家庭,她们逐渐有了从业,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一点女权运动的要点还是放在公共行业,在家庭劳动方面是缺失的,这可能成为男性回归家庭时的阻力。

做全职爸爸的选题,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对“数字游民”很兴致趣,他们在全球各地旅行,用移动终端从业来获得收入。我曾向往这种自由的生活,但后来,我发现这种自由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就算呆在家照顾孩子,我依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解放”。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选择回归家庭会让原有的家庭关系改变,个体快速发展也会因为社会固化的性别观念出现困窘。但这种新型的全职爸爸,以自由职业的方法,把个体快速发展和照顾家庭融合在一起,这是否代表着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呢?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很多人认为,生活和从业应该分开,不然会失去“私人空间”。但“照顾家庭就是职业”的混合模式,是一个平衡家庭和事业的新选择。回归家庭可以是男性的选择,也可以是女性的选择。照顾家人的并且,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件,并乐趣地养活自己。如果有一个能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做法,妈妈也不会永远在“单打独斗”。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回归家庭,不代表没有事业

我今年34岁,儿子快满5岁了。三年前,我辞职回家,除了照顾孩子,也在探索的一份新职业——父母效能训练和正面管教的讲师。

经历过分离,就会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我的孩子是在老家出生的,快九个月的时候才回到我身边。一次回老家,我不小心把孩子的小帽子揣在兜里,带回了成都。但帽子里还留有孩子的味道。当时,我一个体在成都打拼,孤单的时候,就拿出孩子的帽子闻一下,感觉像在抱着他。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我在12月31号离职,一月份就带着一家人就去珠海长隆玩了一圈。这么多年以来,我第一次在不挤的时候出去旅游。

各个我遇到的人都会问:“你为什么要辞职?“ 在通讯领域容易出现“中年危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逼着我们自寻出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兴趣的事件值得去探索,我不想生活完全被从业替代。

照顾孩子,我还算比较仔细。从早上叫他起床、接送、洗澡,一直到上床睡觉,大部分事件都是我在打理。孩子很粘我,睡觉的时候也喊着“要爸爸”。我也和他妈妈开玩笑,自从他断奶以后,我才是全能的,而你还不敢给他剪指甲。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孩子实际上是来帮助我们的,某一种意义上,甚至使我们获得了新生。我小时候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很好,所以我对孩子会有一定的期待。当孩子达不到我的期待,或者慢一拍的时候,我会难以接受。

一旦有这样的情绪,亲子关系就会被损害。全职爸爸在经济问题上会有焦虑,如果我自己没有解决好,这种焦虑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导致我觉得孩子表现差。实际上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是我自己。

在做家庭教育的起步阶段,我特别在意别人对我孩子的看法。我想,如果我儿子表现不好,别人肯定会说,就你家孩子那个水平,你还好意思跟我讲教育?这种想法不仅会影响孩子,也对我的事业快速发展不利。最终,事业上的进步也不是靠我逼迫孩子、把他包装成完美的“教育案例”而有起色的。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全职爸爸的压力是大于全职妈妈的。这个社会的认识就是这样矛盾,一方面觉得男人不顾家,希望爸爸回归家庭。但如果真的回归家庭,大家又会觉得这个男人不负责任。

所以,孩子妈妈的支持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我们一直认为夫妻才是一个家最重要的关系,夫妻关系好了,其他的压力都不算什么。

一家的背影vcg

做家庭教育的创业,正好给我另一个立场去看待自己的家庭。在一开始,不管是我自己要教育孩子,还是研究专业的教育做法,都仅限于关注几个公众号、看几个微信朋友圈,刷大v的微博等等。这种碎片新闻,往往当时让人觉得“有道理”,但无法应用到实际中。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作一个父亲、丈夫、创业者,我建议大家系统的学习如何做“父母“,而不是一个让孩子来“刷经验”。就算能生二胎,老大也不是拿来在前面攒“经验值”的。

子涵也说过,采访的时候不太容易联络全职爸爸。我认知很多全职妈妈,但数来数去,全职爸爸只有三个。相对于物质追求,我能感受到全职爸爸更看重对精神,对自我成长的追求。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有了精神追求,反过来促使他们放弃对物质的追求,放弃从业,回归家庭。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没有从业不等于没有事业,我不愿意背着“全职爸爸“这个标签。如果有一个能并且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做法,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爸爸愿意回归家庭,妈妈也不会一直“单打独斗”。

以下为网民群问答:

回归家庭是男性的选择,也是女性的选择

@倪巳水:在您身边,最常见的家庭模式是什么?作为大学生,您是怎么接触到全职爸爸这一群体的呢?

张子涵:我身边的家庭模式都很普通。通常是夫妻都出去从业,或者爸爸出去从业,妈妈留在家里。在以前,我和全职爸爸群体没有实际的接触。真正和他们接触,恰恰是通过做这个选题。这次特稿经历,让我的人生阅历丰满了一层。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对于怎么接触到全职爸爸群体,我们首要是靠线上和线下的交流,以及人际的互联网。柒先生是我们在微博上找到的,他是一个“情感大v”。腊肉爸爸则是在知乎联络的。

@yundiguo:您在辞职做全职爸爸前后对于“全职爸妈”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家庭的从业是很琐碎的,您每天具体的生活节奏是啥?花多久时间照顾家庭,又花多久时间快速发展自己的事业?

孙启之:在辞职之前,我对全职妈妈的理解很以前传下来,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也不从业,和这个社会脱节,非常封闭。辞职之后,我的看法完全变了。

家庭的从业的确很琐碎,但是我会尽可能提高效率。我送孩子上学回来路上就会顺路去把菜买了,并提前规划家人一天的饮食。

下午四点之前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我会去看书或者写点东西,其中也会穿插一点家务。我喜欢并且做几件事件,例如在听音频文案的时候,我会边拖地边听。在四点钟开始,把饭做成半成品,再去接娃。

一直到孩子睡觉前,我都会陪着他。等孩子睡着了,我会继续解决自己的事件,经常会到一两点钟才能睡觉。

@yatiti:您想做一份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事业,很感人。对于孩子,您的陪伴是否会让他意识到男人不止一面,从而跳脱出社会强加的刻板印象(如男孩要阳刚,不拘小节,不要像女孩一样细腻),更加促进他们的成长?

孙启之:我希望他会。不管是阳刚还是细腻,这些品质出现在男孩或女孩身上,都是正常的。孩子的天性需要被保护,不要给他们加上标签。在我们家,哭是被允许的,因为这是正常的情绪发泄。

但是爸爸的陪伴肯定会促进孩子成长。父亲和母亲是不同的,我看到孩子爬较高处,会夸奖他,“你都可以爬这么高了,我很惊喜“。妈妈会说,“你还要小心一些,观察安全”。爸爸妈妈的不同对待,综合到一起,才是孩子生活中不能代替的部分。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清霏smile:您频繁用到“家庭教育”一词,我很认可您说的“没有从业不等于没有事业”,全职妈妈似乎很少把教育孩子看成一种事业。您这样的措辞是对当下以前传下来看法的一种刻意回避还是纠偏?

孙启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肯定有区别,它也是是一个明显存在的“事业”。但大家在教育小孩上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单纯依赖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平时很少提及“家庭教育事业”。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从整个教育体系上来讲,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当然,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行为。如果把它当作“事业”,需要一套做法论指导,这可能也是一点全职妈妈不把教育看做事业的原因。

@倪巳水:当高学历、高文化的女性投入家庭,变成家庭主妇,大多数人会非常不解,觉得这是一种“浪费”,甚至是个悲剧。网上很多文案都在批评家庭主妇,二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孙启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自发自愿地选择回归家庭,那就谈不上浪费。没有什么人的人生应该被别人来定义。

回归家庭,不代表没有事业。但被另一半或者整个家庭要求呆在家里、支持爱人的事业,这会是一个悲剧。

张子涵:我支持女性选择的自由。不论是出去从业,还是回归家庭,关键在于驱动力是什么。是因为受到现代社会对女性成见的桎梏,从而回归家庭?还是因为自己在家庭中能获得越来越多的乐趣和人生价值,从而回归家庭?我比较赞同后者。

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大众对于回归家庭的想象比较匮乏,家庭和职业相结合也未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对于全职爸妈的设想,局限于机械的家务劳动中。

为什么会有批评家庭主妇的现象?还是因为大环境。女性回归家庭的原因往往是社会的固有的成见,她们的心态和选择会被社会影响。所以,她认为的“自由”,可能是被迫的,只是难以察觉。

本期嘉宾 / 张子涵 孙启之

整编 / 实习生 胡雅婷

你还想看到关于那些作品/话题的讨论?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时讯:全职爸爸的“非典型生活指南”

地址:http://www.lzn4.com/lpbxw/1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