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8字,读完约7分钟

你可能不认为台湾第一次巡抚是在眼前的这座山清水秀之地出生的。 是的,这里是清末淮军将军,初代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故乡——肥西铭传乡。

刘铭生平传奇色彩,生于1836年,死于1896年,享年60岁。 他出生于肥西县刘老圩世代的耕作农家,在家排老六,少时起天花,被称为“刘六麻子”。 刘铭传从小寄身陇亩,生活很艰苦。 但是,刚毅任侠,耿介勇,平时喜欢耍枪做棍子,掌握武术。 杀土豪强,掠夺富户,捍卫法网,跑过江湖,曾成为官方追捕的重要犯。 清咸丰4年( 1854年),接受官宪招安,在乡兴办团练。 时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刘铭传率团练与太平军对抗。 1859年率领团勇大败六安,声援寿州,成功晋升为千总。 1862年,率领练勇被编入李鸿章的淮军,被称为“铭字营”,当时26岁。 在跟随李鸿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刘铭传因凶悍善战,战功显著,很快从千总、都司、参将、副将升为记名总兵,成为李鸿章麾下大将。 1865年因在山东平定绞军晋升直隶总督,获得清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及一等男爵封奖。 1868年,他任命陕西军务为总督,因过劳而生病,辞去官职回乡。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解甲归田受在乡下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清政府被任命为台湾事务大臣,准备抗法,不久就授予福建巡抚,新增兵部尚书标题。 刘铭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建设炮台、保护营,加强台北防卫,展开了无歌无泪、顽强的保卫战,最终以法国占领台湾的战争告终。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1885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省,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任命抗法有效的原福建巡抚刘铭为初代台湾巡抚。 刘铭超任职短短6年,秉持时代眼光、改革创新思想和实干精神,对台湾的国防、行政、财政、生产、交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进了台湾的现代化进程,刷新了台湾的面貌。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我们是在铭传乡的第一站参观刘铭传墓地。 墓地位于肥西大潜山,占地52.05米,高146米,从300多级台阶上排列着照壁、照池、山门、牌楼、碑亭、神道、祭坛、享堂和墓地宝顶等建筑,十分壮观。

由于各种原因,刘铭传遗骨和遗骨经过6次转移,一直未被埋葬,最后被留在了后来的家中。 知道这件事后,社会认为刘铭传作为有重要历史功绩的名人,应该建造规模较大的墓地,表彰其工作。 肥西县政府很快将建设刘铭传墓地列入议事日程。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墓前的三省桥、桥两侧的栏杆14对狮子威风凛凛。

据说刘铭生前对故乡的大潜山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年轻时的刘铭传登上大潜山后大吃一惊,感叹“大夫有子爵,死有谥”。 刘铭伟成名后自称“大潜山人”,创作的诗作也取名“大潜山房诗签”。 据此,刘氏的子孙赞同将刘铭传的骨灰埋葬在刘老圩附近的大潜山。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墓地以自然山势建造,面朝水靠山,环境优美。

神道两侧分别有华表2、石虎2、石羊2、石马2、文官武将各一人,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美,庄严安静,气势磅礴。

捡起楼梯来到墓碑前,赖屃( b屃)拖着厚厚的墓碑,仰望苍茫的大地,尽管辛苦却守护着这一方的圣地。

站在高处往下看,整个陵墓位于南偏北,三面环山,正面一汪清水,真是风水宝地。 “巩在民族、德被台湾、文韬武略、青史流芳”这是铭刻在碑文上的复制品,也是对刘铭传的全面真实评价。

第二站:刘铭传纪念馆。

担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给纪念馆寄书。

作为台湾第一次巡抚,刘铭传的一生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84年,刘铭传岌岌可危,从家乡合肥出发前往台湾,抵抗入侵台湾的法军,开启了台湾工业化、现代化的大门。 《台湾通史》对刘铭传评价如下。 “提倡淮旅、练洋操、提铁路、建设台湾省”、“追溯其功业、踏足台湾不朽”、“实创中国所没有的奇”。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展示蚩季子白盘的仿制品。 蚩季子白盘西周金文的绝品,原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为当时眉县县令的徐谢所得,在徐卸任时将虢盘带回常州。 直到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守护常州,虢盘又手拉手成为护王的珍藏。 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初夏,当时的直隶提督淮军将军刘铭传,与李鸿章一起平定太平军,偶有所得。 刘铭得到了蚩季子的白盘子,但他死后给他的家族四代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军阀、日寇、国民党官员纷纷索取。 刘家人不得不把棋盘埋在深土里,举家出走。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子刘肃挖出了光盘,献给了国家。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刘铭传在台湾最先使用中国六最: 1、西式装备和训练方法。 2、最早纪念铁路维修。 、最早在一省范围内推进全面改革,取得成效4、台湾建成全国最早、独立的邮局5、台湾最早实际运行的铁路。 6、提出台湾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创规划基隆煤矿承包章程。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纪念馆文物展示听了导游的讲解,刘铭超了解这位安徽肥西籍传奇人物为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推进台湾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努力和不朽的成果,心中怀着无比的敬畏和崇敬。

出了纪念馆,走几百米就到刘铭传的故居。

刘铭传故居又称刘老圩,占地约7万平方米,始建于1868年,是刘铭传第二次返乡时建成的。 从1871年到1884年,刘铭传辞去了官职,隐居在这里。 被两条城墙和两条护城河包围的江淮庄园建筑物。 合肥称这座建筑物为卫堡,这种建筑风格只存在于肥西县晚清时期的淮军将军宅邸。 刘铭传的后代在这里一直住到1950年。 1950年刘铭传曾孙刘肃将刘老圩献给华东军区录用,后交安徽省军区管理,2004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过外面的吊桥进入圩,就是里面的战壕,还有吊桥和门楼。 进入战壕,才是刘铭传家居住的内宅。 正厅是三进制,每进十三间,头进二进制之间的天井院是走廊的包厢,三进制是两层的堂楼,主要是女性的住处,正厅的入口面对战壕的月牙池,月牙池的两尖角的内弦是矩形的荷塘,池子里有花圃。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故居建筑反映了江淮之间独特的卫堡文化,是淮军将军故里卫堡群的突出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

保管弹药的西更楼还是以前的样子。

位于水中央的读书岛当时,刘铭传不仅自己住在岛上专心研究,还让全体子孙进入岛上读书。 岛上本来有码头和内圩相连,为了不让孩子们干扰,为了专心读书,刘铭传命令拆除码头,专家每天早上用小船接送孩子们,午饭也是专家送到岛上给孩子们吃的。 这真是后辈成功,可以说用心良苦。

“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故居是一棵百年以上的大树,洁净安静,充满活力。

传说当时外国使者向朝廷献礼,慈禧太后向刘铭板奖励名为后院的广玉兰,现在成长为枝繁叶茂参天大树。

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和墓地,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人民交流的纽带和肥西县重要的人文景点,吸引了无数海峡两岸同胞前去参观。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清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墓园及故居”

地址:http://www.lzn4.com/lpbly/2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