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2字,读完约9分钟

秘鲁一直与中国关系密切,是南美整体和中国关系最紧密的国家,没有之一。 正如以前很多人说的那样,信息中出现的秘鲁人,很多人的脸上都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影子。

今天的秘鲁人口约3200万人,中国人约占人口的1%,包括具有华裔血统的华裔在内,总量至少为全国总人口的1/10,总数超过300万人。 中国人在秘鲁政界、经济、文化等各个行业都有着超高的影响,秘鲁全国对中国人和中国游客也非常友好,甚至有人把秘鲁称为南美的“巴铁”。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比较秘鲁和巴基斯坦,有点太牵强了。 毕竟距离太远了(中秘直线距离至少1.7万公里)。 即使在全球化、交通便利的今天,从中国坐飞机去秘鲁最快也需要22个小时(大多在美国和欧洲换乘),那么秘鲁有多少中国联系呢?

在利马老城区打太极的本地人

即使从19世纪当时的国际背景来看,1821年,秘鲁在何塞·德·圣马丁的领导下,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建设。 但是,当时全国人口不到200万,随之而来的废除奴隶的法令压倒了劳动力。 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老百姓总是要吃饭,东南沿海城市的人率先过了重洋。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被骗到国外的工人。 1847年第一批“合同华工”从澳门出发,横渡太平洋,几个月内有75人到达秘鲁。 1849年至1874年抵达秘鲁的华工超过10万人,但10%的劳动者中途丧命,葬身大海。 更惨的是,当时通信非常不发达,这些工人以“可以出国赚钱”为借口被骗了。 到了秘鲁后,从事挖鸟粪、开垦、挖马路等繁重的劳动,待遇极差。 到了19世纪70年代,华工们奋起反抗,给清政府写了一本书。 在多方压力和协商下,清政府于1874年与秘鲁建交,同年6月24日签订《中秘友好通航条约》,秘鲁释放了所有工人,华工们成为自由人。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风雨飘摇,华工们大多也没有回国,而是在秘鲁寻求生存机会。 他们大部分像今天在海外的中国人一样,从事餐厅和杂货店等一点点的商业活动,同乡的朋友和亲戚也来到秘鲁。 勤奋的中国人很快融入秘鲁社会,不仅养活了自己,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也在提高。 大部分中国人都是男性,留在秘鲁和当地人结婚结婚,世代相传,所以今天秘鲁很多当地人都有中国人的基因。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不仅如此,秘鲁的许多地方都有中国人的痕迹。 我在秘鲁旅行中见到了当地人,他们听说我来自中国,非常亲切。 在秘鲁中部,去过马丘比丘圣谷“昂坦姆”小镇的当地人中,懂英语的人成了和其他人的“翻译”。 知道我来自中国后,他们“争执”地对我说喜欢中国,告诉了我很多秘鲁人是中国人的后裔。 他们指着一个身体,说他爷爷来自中国,指着另一个身体,说他爷爷来自越南。 毕竟,越南也有一部分人是中国的子孙啊。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峨棉连绵的安第斯山脉纵贯秘鲁南北,从西海岸到中部山脉海拔上升,地形越来越起伏,资源也越来越匮乏。 再加上极端变化的气候,千年前的印加祖先靠天吃饭,自然生存,拥有一代印加血脉。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无限的智慧与自然作斗争,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 印加人的祖先也是住在欧亚大陆的人,约1.1万年前,海面下降,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在这里扎根。 所以,今天看到的印加人的后代,尽管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皮肤变黑了,但在黑发上戴着黑色的眼珠,看到了几个亚裔的影子。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我想一定是因为中国人把中国菜带到秘鲁大力发扬光大。 我想大部分移民来秘鲁的中国人都来自中国南方,无论到哪里都满足口腹之欲的中国人,不仅有爱吃爱吃的本能,而且在南方人擅长做生意以前就已经流传下来了。 秘鲁的美食绝对是海外旅行中最适合“中国胃”的,但是一个也没有。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今天的秘鲁经济比较落后,但是气候和地形发生了变化,物产丰富。 秘鲁街头散布着写有“chifa”招牌的中华料理店,是秘鲁的中华料理的变体。 早期的广东人说“吃饭( chi fan )”的发音,发展成了西班牙语的读法。 “chifa”是为了让华裔适合秘鲁人的口味,采用当地食材,改良了以前流传下来的中国菜。 另外,欧美各国的移民带来各种各样的料理,取其精华与当地食材混合,是绝对不可错过的终极乐趣。 国际美食界将秘鲁料理视为与中国、意大利、法国等平等并列坐在一起。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不仅如此,秘鲁许多地方都打上了“银联”的标志,可以直接刷中国银行卡。 毕竟这不是亚洲,而是万里之外的南美啊。

秘鲁国土面积不大,但从西向东地形变化,旅游资源丰富。 就像史诗一样,有很多章节,等着你读和品味。 所有的旧门,所有的墙砖里,都隐藏着这个拉丁美洲古国历史的神秘拼图。 来这里的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和秘鲁的独家记忆。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很多人知道秘鲁的只有“一生一次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马丘比丘,其实秘鲁的马丘比丘要多得多。 总结了值得秘鲁旅行的五个部分

1、利马( lima ) :

作为秘鲁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秘鲁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 虽然面临太平洋,但却是有名的“无雨之都”。 秘鲁的交通和文化中心,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濒临殖民式的破败建筑,整齐的公寓旁边有古老的金字塔废墟。 可以在海边的悬崖上坐滑翔伞飞过富人区的别墅……这座贫富差距极大的城市,富人区的地上看不到漂亮的落叶,贫民区的房子堆积到了山上。 尽管杂乱无章,但凌乱的是“接地气”。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位于利马市中心的第一个“唐人街”建于1850年,到19世纪末,华商遍布秘鲁全国。 利马的中国城( el barrio chino/china town )与中央市场相连,大鸟居上写着“天下为公”。

推荐时间:1~2天

旅行须知:向住在利马的富裕阶层区miraflores推荐。 秘鲁出租车都不打表,上车前讲价。

2、库斯科( cusco ) +马丘比丘( machupicchu ) :

库斯科,印加帝国昔日的都城,整个城市就像露天博物馆,西班牙殖民者没有完全摧毁印加人的神殿,而是在此基础上建造了自己的教堂。 印加人有极高的建筑水平,可以打磨石头堆成一张纸也不堵塞的样子。 这里有和游客拍照赚钱的印加女人,有萌萌的羊驼,一块砖一块地诉说着历史的重演,记录着这座古城的风云变化。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隐藏在高原和山脉之间的马丘比丘,其具体用途至今仍是个谜,印加帝国灭亡后,因交通不便在丛林里沉睡了300多年。 直到20世纪初,马丘比丘的神秘面纱被国家地理等杂志揭开,世界闻名,成为秘鲁旅行的名片。 尘封百年的遗迹中空,印加灵魂似乎漂浮在云中。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另外,还有从樟科出发的圣谷,可以通过印加古镇和农田的很多地方,近距离接触当地人特色的生活。

建议时间:3~5日,游览库斯科+圣谷+马丘比丘,不包括外加古道

观察事项:樟科海拔3600米,旅行者必须观察高原反应,尽早食用“红景天”等抗高翻药物。

3、普诺(的喀喀湖) puno

秘鲁和玻利维亚“共享”的喀喀湖是南美第三大湖,在古印加人眼中被认为是“圣湖”,海拔高达3800米。 这里有神圣纯洁的高原湖景,有些人以前就穿着华丽。 印加人因地制宜,在湖边用金色蓬草做船,盖房子,他们的子孙也沿袭了这种生活习惯。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推荐时间:1~2天。

4、马尔多纳多港(亚马逊雨林)

说起“亚马逊”,很多人都会想到巴西。 其实,世界第二长河亚马逊河的发源地是秘鲁,蜿蜒的河岸两侧是动植物的天堂。 秘鲁国内的亚马逊雨林只占整个雨林的13%,但由于开发水平低,旅游业的限制,亚马逊的风景比巴西美丽,还有原生林,是探索雨林的主要选择,而且价格也便宜。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推荐时间:4~7天

观察事项:一定要接种黄热病疫苗,秘鲁旅行入境时接种的“小黄本”不是必须的选择,但如果要去热带雨林地区的话建议尽早接种。

5、纳斯卡号航空母舰( nasca )

距离利马7个小时左右的乌贼( ica )地区,因纳斯卡地画( nazca lines )而闻名。 有人评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书”。 描绘在这些寸草不生、人迹稀少的沙漠中的纳斯卡地画,建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由将地表褐色岩层削去10-15厘米的深沟组成的数百种线性图案,主要以动植物为中心。 20世纪飞机发明后才被世人重新发现,但作用众说纷纭,有作为天文日历的,也有作为祭祀用途的。 108米长的卷尾猴、46米长能清晰看到脚生殖器的大蜘蛛、还有向天空挥手的“宇航员”……广阔的荒原上,画着如外星人杰作般巨大的图画。

“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看纳斯卡的画需要坐飞机,可以在纳斯卡酒店、旅舍代办。

推荐时间: 1天

观察事项:看地面画的飞机只在上午飞行(因为空气流动很慢)。 上车前尽量不要吃早饭。

= = = = = = = = = = = = = = = =

[作者:沙漠玫瑰]

由世界旅游达人、旅游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和嘉宾主持。 在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单独旅行过。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和中国关系最友好的这个南美国家 10%人口是华裔”

地址:http://www.lzn4.com/lpbly/1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