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1字,读完约5分钟

梅村位于无锡市东南,距离无锡市中心12公里,是梅村的古名梅里,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将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到吴国,建设了勾践吴国时的都城。 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很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打算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 泰伯为了实现父亲的这个愿望,第三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去了现无锡郊外的梅村(也叫梅里),开发了广阔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 因为这个梅村也被称为江南第一古镇。 之后,姬昌继承王位,是赫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进入了长达800年的周朝。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泰伯到梅村的时候,这里还是荆蛮之地,泰伯把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技术传给了当地人民,带领人们挖掘了我国第一个人工运河泰伯港,此后世代繁衍。 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条运河还是当地的主要交通路线。 泰伯开发江南地区后,建立了吴国,以后这里的人民以国为姓,到现在已经120多岁了。 目前,全国有吴姓居民2400万人,海外400多万人。 他们的祖先在梅村。 许多人来这里寻找祖先,纪念和学习祖先泰伯的“三让”王位高尚的人品。 他们还在泰伯庙组织了写吴氏宗谱的人,很多人来这里写家谱。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梅村被称为“蛮村”,为了泰伯性喜梅花,率领大众栽培梅树,陶怡的心情为了纪念泰伯开发“蛮村”的功绩而变成了梅村。 镇上伯渎河以南的支流称为“梅花港”,港口的桥称为“梅花桥”,梅花港旁边的街道称为“梅花街”。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泰伯来到无锡荆蛮之地后,为了表明他继承周太王王位的决心,和这里的土著人民永远友好地生活,一方面学习和尊重当地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和人民一起“为了纹身、夷狄的衣服,不能使用” 另一方面,泰伯把黄河流域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先进的经验传给了荆蛮部落。 另外还总结了当地经验,在生产上把“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两熟,种水稻种麦子,大幅度增加了粮食产量。 然后,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改为“疏导堵车”,挖掘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和九条文流、河滨。 这大大便利了农田灌溉,迅速发展了交通运输。 由于伯渎港的开凿和“九洽”的开凿,梅里一带旱情无灾,连年丰收。 到了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刺史孟简疏浚伯渎,改名孟渎,然百世后,人民知伯渎,不知孟渎,可见泰伯的功绩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深远。 泰伯还教民养桑,饲养鸡鸭猪羊,使江南一带的生产逐渐发达。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对当地桑养蚕的生动写照。 至今梅村的蚕桑事业仍然很发达,很有名。 另外,据说现在无锡县梅村镇西北的鸭城桥、猪羊巷是泰伯当时的教民饲养家畜的遗迹。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在生活方面,泰伯教化乡民将“半生为食”改为全熟全食,增强了人们的体质。 居住条件也有所改善,“以小屋为巢”改为村立巷,适当集中分散的土著居民,建立有名的江南第一村莘村、江南第一巷——蛮巷,对教育群众、组织生产非常有利。 至今为止那里有两个村子的胡同。 仍被命名为“莘村”“蛮巷”。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在文化娱乐的传播和迅速发展中,泰伯与当地的蛮民一起采用了“以石为纸、以炭为笔、以歌为教”的做法。 居住在岐山下、渭水之滨的周族是善歌民族,他们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成为《诗经》的重要部分。 泰伯在无锡定居一生,这些诗首先会直接影响无锡。 泰伯把周族诗歌和当地的蛮歌、土谣结合起来,后来称为吴歌。 六朝《陈书》云:“讴歌所往……自求泰伯者也”。 据说梅里北九华里后山斜坡的《歌午脚》是泰伯在那里经常唱吴歌的地方。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为了纪念泰伯的江南开发,宣传他的三让王位“至德”,歌颂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功伟绩,从汉代开始,人们分别在泰伯上建造了吴亦凡开拓的梅村镇,以家为寺庙,在铁山上建造了泰伯墓——皇坟, 泰伯庙建于东汉永兴2年(公元154年),以汉桓帝刘志敕令即宅为祠,现有主殿,建于明弘治12年(公元1499年),清代也有建造。 从1983年到1986年进行了整修,覆盖了泰伯的雕像1尊,吴的历代帝王,名人的雕像30尊。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泰伯墓建于东汉永兴二年,由吴群太白糜豹督建造,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翻新,1673年至1984年由无锡县翻新。 泰伯殿建于清干隆30年(公元1763年),为无锡县吴钹建造。 关于泰伯墓、庙的碑文、碑文也很多,从汉到清,代代相传,有复制品记载的达21枚,现有12枚。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现在的梅村古镇周围有三华里左右,也就是上古泰伯城的内城,是江南最早的古城。 很遗憾,古城的遗迹、遗迹由于年代久远,早就被埋没了,被称为“已故的吴墟”。

梅村泰伯庙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人民政府资金翻新。 重新整修的泰伯庙还保持着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周围的黄石围墙。 庙前有一个照池,池上架着单孔拱形石桥,被称为“香花”,是明代原物,制作古风。 桥北立着一块石碑坊,刻有“至德名邦”四字。 石坊北为头山门,立着6根石柱,青石质地,均安装有2个镶块,各高6米。 中间装饰着两个云龙纹,两侧的柱子上装饰着仙鹤的云,这座古代建筑现在在国内很少见。 泰伯殿高大雄伟,片檐休息山顶木结构,屋顶曲线自然光滑,檐廊奔放,四周有檐廊。 房檐柱都是用石材做的。 殿内有14根楠木柱,装饰着朱漆,矗立在复盆石的基础上。 古朴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殿内挂着“至德高风”“至德不可解”的扁额。

“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作者fxuukimyelxe )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闲说泰伯故里 无锡梅村古镇”

地址:http://www.lzn4.com/lpbly/1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