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0字,读完约8分钟

直播触怒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它被规范了,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它不会明目张胆和肆无忌惮,这就是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规定的实施可以说是一盆水冷却了直播的虚拟之火,也可以说是给那些关心利益的人敲响了警钟。简而言之,它对公共和私人事务都有益。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然而,百足虫死而不僵,破坏直播行业标准的娱乐糟粕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冒险和寻找监管漏洞比放弃它们尝过的甜头要现实得多,因为它们相信仍有市场。这也是事实。我们经常批评现场直播内容缺乏纪律性和下限,但观众还是会分批观看和奖励。为什么现场直播的混乱不断触及公共道德底线,却没有突破观众接受的下限?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主持人没有底线,那么一些观众呢?

什么是道德?底线是什么?虽然理解因人而异,但公众普遍接受的伦理范围是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它涉及国家、家庭和人际交往的更高层次,而不同于动物本性的更低层次,如善良和同情。然而,倾向于受益的直播平台正在削弱这种娱乐形式的道德基准。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昨天,一条现场火化的消息被曝光,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俗话说,死人是大的,也就是说,不管生活中有多少对或错,都应该随着死亡而消失,后人不应该说不负责任的话。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恐惧。不过,现在不要说批评了。现场直播使整个仪式变得有趣,甚至吸引了无数的局外人来指责死者和死者留下的最后形式。如果主持人的行为无视道德和利益,那么观众和评论员也在娱乐其他人的生死。把死人放在第一位的想法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吗?虽然一些古老的礼仪或观念现在已经成为了形式,但是一旦形式消失了,哪里还能保存文化呢?我不得不说,这种精彩的现场直播让人们忘记了思考事件本身的价值,忘记了娱乐的底线应该在哪里。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这也证实了网络广播的一个发展趋势:内容越精彩,关注度越高,所有主持人冥想、尽一切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越令人兴奋。它的动力来源是注意力。如果没有观众,这种直播自然会消失。因此,直播混乱的根源不仅在于主持人,还在于在多元化娱乐背景的影响下,一群缺乏价值判断、迷失自我的人。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过着自我虐待或虐待动物的生活,相应的群体可能是一些有虐待倾向但又害怕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而这种内容满足了他们伪装的隐藏心理状态;直播《马蜂窝》时,相应的人群可能是一些不太忙的人,以局外人的身份看着别人死去,这是他们自己的坏品味;无论如何,这影响了一些道德标准。观众认为这是主持人的自愿,所以他们放弃了这种行为的价值衡量和情感联系。这难道不是道德底线的又一次退化吗?因为观看并不违法,观众应该放弃判断,不做选择吗?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但是观众真的喜欢这类节目并观看它们吗?他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精神满足?你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选择未知?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直播观众的心理分析

心态和目的因人而异,但你一眼就能看到整个豹。通过分析一群有代表性的人,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观众的一般心理。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根据《2016年移动视频直播分析报告》,90后已经成为全国直播爆发的主要推动力。它的分享、社交和互动的特点促成了直播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最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力量,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可以观看各种直播内容。结合90后的人格特征,他们可以分析自己观看精彩直播的主要心理活动,进一步探究隐藏背后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也可以看到其他年龄段观众的潜力。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根据《中国青年报》总结的90后的人格特征,可以看出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使其更喜欢直播形式,对内容的接受度也很高。一个是抗孤独,这也决定了他们的社交和互动偏好,所以新鲜的直播形式可以满足他们的口味。第二是爱的表达。这可以很容易地延伸到关注存在感,甚至炫耀也是刷存在感的重要方式,这在直播过程中非常明显。基于新鲜度观看现场直播,并在观看过程中奖励存在感。你的钱越多,你得到的恩惠和感激就越多,从而刺激你自己的炫耀心理。而且,这种情况频繁发生的前提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生存的感觉,所以他们沉迷于通过直播建立的虚拟网络。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一位粉丝表示:“在网络世界里,只要你花钱,你就是国王,这种感觉是看明星视频根本不会有的。”女主播会一直和你互动。当成千上万的人喊着你的名字说谢谢时,你不会感到满足。”所以我担心这种心理状态可以应用于任何内容的直播。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更重要的是娱乐精神和叛逆精神的结合。叛逆的精神使得90后有着强烈的窥探心理,尤其是对窥探极其隐蔽和不受欢迎的内容感兴趣。这种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从这种内容中得到满足,而且他们自己也有强烈的娱乐精神,这抑制了道德责任感,导致对内容的不加选择的吸收。此外,90后成长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普及的时代,海量信息的呈现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观众也有一种普遍的心理。既然主持人愿意透露自己或他人的隐私作为娱乐,我为什么不能在无聊的时候花钱接受这种娱乐呢?即使这违背道德,也是主持人的责任。我在乎什么?基于这种责任归咎于他人的观点,许多人认为他们的行为与主持人的做法不一致,有些人甚至在观看这种直播时批评主持人的越轨行为。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总之,火上浇油,纵风将阻止流星。

娱乐对死亡反映了什么问题?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更容易反映他自己的精神状态,一个时代流行的娱乐方式更能反映当前人们的价值选择和精神面貌。从现场直播的混乱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首先,娱乐致死导致文化精神的枯萎。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所有的公共话语都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愿意成为娱乐的附庸,没有抱怨甚至保持沉默。“结果,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事实上,这种状态的背景是电视的普及,而现在互联网的信息革命——万物(爱情、净值、信息)都强化了全民娱乐化的趋势,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娱乐所戏弄和放纵,我们乐在其中。一些现场直播就是这种情况。孝无孝,心无义。自尊和自爱成了笑话,只有空在谈论自由。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波兹曼认为,文化精神的消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文化变成监狱,另一种是将文化变成死亡娱乐的舞台。波兹曼认为后者正在成为现实。在一个“美丽的新世界”里,人们被娱乐得死去活来,“人们感到痛苦不是因为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笑,为什么他们停止思考。”娱乐在某种程度上使文化得以传播,但它变相改变了文化的初衷。可以说,娱乐正逐渐取代文化。在这种类似于一些无营养、无纪律的现场直播内容的文化中,我们嘲笑许多严肃的娱乐话题,但我们不去想它背后的价值内涵,也不去想我为什么要看这个内容。思考成为娱乐的负担。一旦娱乐把政治、商业和精神变成幼稚和肤浅的迟钝文化,对一些人来说,思想可能会逐渐消失。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第二,多元背景下的另类精神空空虚。

思维的退化使我们对娱乐的选择变得肆无忌惮和无限,但选择越多,空的精神就越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漫无目的的娱乐最终可能一无所获,这也显示出他们自身选择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缺失。观看精彩的现场内容也是如此。满足自己的坏品味可能是这种行为的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会考虑这样的内容会给我带来什么价值。许多局外人无法理解观看现场睡眠的吸引力,除非他们对研究睡眠质量的外部表现感兴趣。因此,娱乐本身掩盖了价值判断,或者说它们缺乏价值判断,这是空精神空虚的主要表现。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就像赫胥黎对文化习得的关注一样,我们失去书籍禁令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学习,文化在自由放任的欲望中成为庸俗的垃圾,人们因为娱乐而失去自由。对于这种直播平台,主持人和观众都在放纵自己的欲望。从长远来看,好奇心只会变成窥探,但不会变成好奇心。想象只会浪费在性心理上,而不会成为现实的驱动力。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青春和躁动被发泄到更有价值的地方,这样他们就不会成为娱乐的受害者;感知和观念触及现实,以免成为虚幻世界的傀儡。

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作者:科技公敌,左撇子科技圈,右撇子商业野心,以高贵冷艳为重点,在互联网上大放异彩。微信公众号:柯功迪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直播乱象频繁触及底线 观众的接受下限到底在哪?

地址:http://www.lzn4.com/lpbxw/1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