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现在应该建造一个超级对撞机吗?丘成桐、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近日纷纷“发声”辩论,成为舆论热点。在这场辩论中,公众不仅可以一窥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参与讨论,这本身就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这场争论可以大致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超级对撞机的科学意义是什么?哈佛大学数学物理系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认为:“欧美高能对撞机在过去的50年里每次都产生了重大的成就,震撼人心”,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建造超大型对撞机并进一步探索。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用超级对撞机发现超对称粒子只是一些高能物理学家的猜想”,并反对现在投入巨额资金。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其次,建造一个超大型对撞机在经济上值得吗?公开表示反对的王梦媛是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后来转到了金融部门。他认为超大型对撞机需要巨额资金,这“必然会影响到真正科学的资金来源”,挤掉其他领域的科研投资,是不经济的。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提出了“环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方案,并公布了预算计划——在计划的两个阶段,“中国政府每年应投资300亿元(30亿元)左右,700亿元(70亿元)左右”,他认为中国有财力承担,在大型科学工程方面有成熟的经验,所以相关投资不会是“无底洞”。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其他话题包括超级对撞机是否能够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否能够真正促进中国的科学发展等等。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否建造超级对撞机的话题似乎太深奥了。但事实上,能够见证这种水平的科学辩论并在互联网上发言以“融入”本身就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在科学前沿见证和参与辩论的荣誉。在上个世纪,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具有更大的科学意义和影响,但是当时有多少普通人知道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今天的普通人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看到科学家大师的公开文章和观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讨论。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有趣的是,今天人们用来参与讨论的万维网系统起源于欧洲核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运行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这里工作的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以便更好地共享信息,这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一朵“意外之花”。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其次,“是否应该建设”可能成为一个问题,这也反映了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曾几何时,像空站和大型强子对撞机这样的尖端科学项目似乎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中国只能看不起。如今,中国即将建造自己的空站,但没有人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和实力建造超大型对撞机。双方的主要争议在于“成本效益”和“物有所值”的水平。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第三,许多网民发言,这表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的关注度正在提高。经过多年的科普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可以就这些"高级"话题说几句话,并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6.20%,高于2010年的3.27%。

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真相越来越清晰。各方科学人士的公开辩论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我相信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不介意公开讨论学术分歧,并希望公众对他们的领域有更多的了解。今后,重大科学项目的决策将不可避免地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并更加透明。(新华社)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地址:http://www.lzn4.com/lpbxw/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