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6字,读完约7分钟

2016年即将结束。尽管各大手机制造商尚未公布年度销售数据,但这一变化在许多人心目中是手机市场的答案,因为手机市场从来就不缺乏火药味。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我仍然记得,自2014年以来,手机界的领袖们经常谈论即将到来的洗牌比赛,他们的话语中有一种危机感,他们渴望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出口。如前所述,2015年,大量中小型手机品牌黯然离去,2016年,一些老牌巨头开始显露疲态。尤其是第三季度oppo达到顶峰后,国内手机市场迎来了新的格局。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与过去不同的是,华为和oppo这两个国内手机品牌的领导者,在新的平衡系统中,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品牌受众方面,都几乎没有重叠。经过几轮洗牌,国内手机市场终于迎来了“两极化”格局。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结局与重生,手机市场的七年之痒

自2010年左右智能手机在中国真正开始使用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平均而言,人类细胞每七年完成一次整体新陈代谢。到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已经有了自己的“七年之痒”。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在过去的七年里,国内手机市场大致经历了三次。最早,它属于“中国酷盟”时代。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初,由于3g标准的出台和运营商系统的支持,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智能手机“跨界”成功抓住了第一波机遇;随后,手机市场迎来了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时代,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开始流行。当小米的销量猛增时,大量追随者或狙击手打着互联网品牌的幌子涌入市场。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第三个时代属于“追随者”的胜利,即以oppo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商和以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品牌没有被互联网模式冲昏头脑。与此同时,2016年发生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酷派,曾经是国内四大公司,成为了乐视移动的控股子公司;经过内部的血液交换,联想资深人士报道称,联想手机品牌已经退出市场;年轻一代未能挽救的中兴手机,在2016年的销售排名中已经跌出前十名;从神坛上退下来的小米,在销售排名上每况愈下,而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除了他们的荣耀依然强大之外,大多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市场格局的前两次变化大多伴随着旧故事被戳破和新神话被重建的过程。当oppo人数上升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些手机制造商涌入线下渠道,如华为的千县计划和小米开始建设线下商店,但与两年前疯狂的互联网相比,它仍处于一种更理性的状态。与此同时,线下渠道还没有被提升到神坛,包括oppo和华为在内的一线品牌都在关注“全渠道”的概念。在出生和结束周期的背后,国内手机市场可能已经开始竞争回报。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年轻和商业,智能手机的两个方向

为了避免oppo和华为之间的针锋相对,oppo和华为在品牌定位和产品营销上也遵循各自的规则。换句话说,oppo和华为代表了国内手机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包括那些尚未走出千元手机市场价格战的手机品牌。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据中国电信不久前发布的《天一移动大数据报告》显示,oppo在80、90、00后的所有年龄段的喜爱品牌中排名第一,华为在70、60、50后的喜爱品牌中排名第二。无可否认,青年和商业是oppo和华为做出的不同选择,也是国内手机市场的两个主流方向。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回顾oppo 2016年的一系列行动,它频繁出现在时尚场合,参与彩排,发布手机系列微电影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与年轻用户保持密切沟通。事实上,这些努力已经反映在产品的销量上。根据嘉汉的数据,oppo r9已经多次成为每月最畅销的中高档产品,并成为年销量超过1000万的爆炸性产品。与此同时,oppo r9s在上市一个月后成为2000-3000元价格范围内的最畅销车型,牢牢抓住了18-23岁的年轻人。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虽然华为也以新星系列进入年轻市场,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高端业务的定位,从华为mate 8半年出货量超过500万台,已经在商业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影响力。一方面,华为从2014年开始切断低端产品线,成功树立了P系列和mate系列的业务旗舰形象;另一方面,三星note7的爆炸式增长为华为巩固其业务市场创造了机会,其战略重点将在今明两年继续放在业务市场上。此外,从华为的海外销售来看,高端业务仍是主要突破点。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不难发现,oppo作为年轻时尚品牌的代表,专注于打造时尚、年轻的产品,而华为则专注于商务人士。从2015年开始,许多人开始呼吁国内手机制造商放弃海上战术,采取精品战略,创造差异化的产品优势。Oppo和华为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先后踏入了国内手机的第一个阵营,这无疑为其他手机品牌的突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毕竟,选择和趋势仍然是适者生存的游戏

早在2016年初,就有很多关于消费升级和国内手机市场进入股票交易时代的说法。对于热情和自觉的手机制造商来说,几乎所有的玩家都意识到了这一趋势。或者是因为这艘船难以调头,或者是因为对一些增量市场的贪婪,或者是因为不同手机制造商在趋势背后做出的不同选择,或者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例如,在股票交易时代,是海上策略还是精品策略?

2015年以来,中国手机市场结束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迎来了一个饱和期,idc和gfk发布的统计报告证实了这一点。如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不同的手机制造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现在,oppo、华为和其他赢家都缩短了产品线,突出了品牌,增加了用户体验。例如,oppo创造了两个爆炸式的型号,r9和r9,而华为将其营销重点放在p9和mate9上。另一方面,那些衰落的手机制造商仍在不遗余力地发布新产品。尽管他们梦想创造爆炸性的模型,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但他们仍然是机器和海洋的策略。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例如,在扩大增量市场时,你是遵循旧规则还是寻求新策略?

出海是几乎所有手机制造商寻求增量市场的方式,但一些人几乎总是将国内市场的相同风格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等新兴市场,一些品牌选择了本地化市场战略。例如,许多国内手机品牌的崛起得益于发达的电子商务渠道,而在印度和东南亚,电子商务系统尚不成熟,互联网模式覆盖的用户群体非常有限。此外,与有政策和成本的本土品牌相比,性价比策略似乎不可行。从成功案例来看,华为、中兴等。与欧美运营商系统合作,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他们在海外建厂,建立了具有差异化卖点和全渠道的oppo,成为东南亚第二大手机品牌。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例如,就产品创新而言,性能优先还是体验优先?

产品创新听起来像是虚拟的东西。毕竟,在手机市场的各种营销活动中,关于黑技术的说法已经司空见惯。创新是无辜的,但是创新的初衷是不同的,是为了表演,为了体验,还是为了噱头?在2016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案例中,拍照似乎是所有手机制造商都想抓住的一点,比如华为和苹果倡导的双摄像头功能、oppo和索尼联合开发的堆叠式传感器imx398,以及小米在新产品中倡导的“夜之眼”。然而,对于用户来说,衡量这些创新价值的标准仍然是用户体验。简单地说,产品创新仍然应该满足用户的需求。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结论

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2016年仍然是动荡不安、备受攻击的一年。不同的是,一年前,这种模式有些模糊,一年后,它形成了一种两极分化的平衡。我无法预测这里手机市场的未来。诚然,这毕竟是一场适者生存的游戏。过去的光环并不代表光明的未来。遵守市场规律是核心标准。

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互联网观察者奥尔特长期致力于智能硬件、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其他行业的观察和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2016盘点之手机篇:格局突变背后的两极

地址:http://www.lzn4.com/lpbxw/1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