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2字,读完约3分钟

传说,石屏县建在漂浮在水面上的大神龟壳上,将龟壳挖出来,就是水层。 所以,城市居民,家家户户挖井,西北城下一尺,东南城下三五尺,被挖完之后,水就取不出来,用不完。 城中的井,眼睛相通,东家不小心掉下的水桶,几天后会在西边的井里找到吧。 据说县的东、西、南、北、中五眼深井是连接神龟奔海的五根柱子。 今天,五井的水,六百年来都是点制石屏豆腐的天然卤泉,用它做的豆腐很好吃,石屏豆腐也因这个美名而闻名。

“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石屏不仅山青水秀,而且历史悠久。 据记录,石屏秦时属于楚地,汉时属于胜休县,唐天宝11年(公元752年)本州彝族先挖石坪,得居邑,号石坪邑。 从元代到元代在七年( 1270年)设置石坪州,属于云南行省临安路。 明洪武15年( 1385年)改称石屏州,属于临安府。 清代沿袭明制,干隆20年( 1755年)改属临安府,隶逍遥南道。 同12年( 1873年)改称开广道,民国2年( 1913年)改称石屏县,初属蒙自道,后废道隶属临安专家公署、石屏县。

“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石屏古城在2000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业绩,从元代开始重新教育兴文,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家,补习班、义学100所。 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注意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多种多样,有关专家称石屏古城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石屏历史文化悠久,人才辈出,历代先贤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的自然风景,也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石屏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郑营古色古香多处明清以来的建筑。 此外,秀山、文庙、袁嘉谷故居等45个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大观的文化古迹,有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开风翰林许贺来、次生林。

“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石屏是有名的“民族歌舞之乡”,是全国闻名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具有彝调、花腰歌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 海菜腔是滇南四大名腔之首,曲调优美优美优美,万物通口成诗。 有名的烟盒舞,伴随着热烈的四弦声和轻快悦耳的烟盒声,节奏刚柔,形象生动,有优美的意味,曾两次进入北京怀仁堂表演。 北部山区花腰彝族女舞龙,更是风姿高雅,独具特色,已参加50周年国庆公演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艺公演,多次应邀出国演出。 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影像》中有很多素材和演员来自石屏彝族。 阿家文、后宝云等民间艺人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努力传承和发扬石屏少数民族文化。

“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近年来,石屏民族歌舞从山上走向世界。 2004年,优秀彝族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演唱海菜腔获得西部民谣大赛金奖的同年,李怀秀、李怀福姐弟获得第二届南北民谣锦标赛“中国民谣王”的荣誉。 烟盒舞三次进入中南海怀仁堂,获得中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二等奖。 2003年,代表云南参加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前传的体育运动获得一等奖1999年,代表云南参加全国百龙大会,获得金奖。 作为花腰彝居住的哨冲镇、龙朋镇,上世纪末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女子舞龙举起金杯,海菜腔唱出北京城,花腰歌舞在“云南印象”中展现风采,民族文化在电影《花腰新娘》中充分展现。 石屏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的来访。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红河石屏 花腰歌舞之乡”

地址:http://www.lzn4.com/lpbly/20360.html